雪域高原上的致富经:一个第一书记的硬核操作手册
海拔4200米的泸角村,牦牛比人多,暴风雪比快递还勤快。2021年夏天,四郎揣着笔记本进村时,牧民们蹲在钢炉边嘀咕:“这干部怕是熬不过冬天。”结果三年后,村里账上躺着44万合作社分红,马场里溜达着21匹名贵赛马,连残疾姐弟都端上了“铁饭碗”——这出逆袭戏码,比酥油茶还浓。
牦牛账本上的暴风雪
村里的致富密码,最初藏在2342头牦牛身上。为了摸清这笔“流动家产”,四郎带着工作队在雪地里刨了20多天。手指冻成胡萝卜,靴子能倒出冰碴子,最后连犄角带旋毛全记上账本。温江人武部砸下60万启动资金后,合作社买回242头母牛,还混搭了西门塔尔和黑白花牛当“技术顾问”。牧民们起初撇嘴:“洋牛能扛住高原的刀子风?”结果杂交牛犊成活率飙到95%,奶茶煮着煮着就煮出了新门道——2024年跟企业签的鲜奶订单,每斤6块5,首笔9万货款到账那天,钢炉边上的嘀咕变成了“卡卓卡卓”。
马背上的经济学
色达人眼里,赛马比股票刺激多了。省级致富带头人约呷甩出30万赌马,县里立马追加230万,从红原拉回的21匹骏马成了活招牌。马场取了个霸气的名字“仁嘎”,党支部牵头搞起“牧旅套餐”:游客能骑马拍照,能赌冠军,还能打包牦牛肉干当伴手礼。牧民阿旺掰着指头算账:“以前卖虫草要看老天脸色,现在光给游客牵马绳,一天赚的比挖半个月草还多。”
钢炉边的“变形记”
最让四郎得意的不是账本,是村里那套“土味治理法”。矛盾调解队三年摆平12起纠纷,巡护队把虫草山守成“零事故现场”。积分制更绝——捡垃圾能换洗洁精,参加村务能兑高压锅,连娜吉老太太都拄着拐杖来开会:“我虽然听不懂政策,但晓得积分能换暖水瓶。”
眼下村里正忙着“灭鼠护草”,48万棵树苗扎进退化牧场。四郎的手机相册里,对比图格外刺眼:三年前光秃秃的坡地,现在绿得能当Windows桌面。县里评选和美乡村时,评审组盯着马场和奶站直挠头:“你们这是把牧区玩出花来了。”
雪域高原的振兴故事,从来不是请客吃饭。当钢炉边的酥油茶飘出奶香,泸角村的答案早就写在牧民的账本里。
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、客观性,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,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。
悦来网配资-悦来网配资官网-在线股票炒股配资-股票配资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