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抗美援朝那段历史,很多人都知道松骨峰阻击战,这事儿发生在1950年11月30日,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的战士们,用实际行动给美军上了一课。美军那边是第2步兵师主力,加上土耳其旅,总兵力两万多人,他们正从朝鲜北部往南撤退,急着逃命。志愿军3连就一百四十多人,却硬生生挡住了他们的去路,拖了六个多小时,让美军没法顺利通过。这不是轻松打赢,而是付出巨大代价的阻击,但结果确实让美军没法理解,为什么这么点人能顶住那么大的压力。 先聊聊背景。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10月打响,第二次战役是11月25日开始的,西线志愿军主力围堵美军和联合国军。美军第2师当时在清川江一带,被志愿军打得节节败退,只能往南跑。他们的撤退路线必须经过松骨峰这个地方,那儿是公路要道,地形不算复杂,就是个小山包,海拔不高,周围开阔。志愿军38军接到任务,要切断敌人的退路,112师335团3连就被派去守那儿。他们前一天晚上从新兴洞出发,急行军五十多公里,赶在天亮前到位。美军有坦克、飞机、炮兵,装备一流,志愿军这边主要是步枪、手榴弹和刺刀,火力差距大。
3连的连长叫戴如义,他是老兵,从1945年加入新四军开始,经历过淮海战役和渡江作战,积累了不少经验。1950年10月随部队入朝,负责3连的指挥。部队里很多人都是抗日和解放战争过来的,战斗素养高,但面对美军这种现代化军队,还是头一遭。美军第2师是老牌部队,二战打过诺曼底,装备有M26坦克、105毫米榴弹炮,还有空中支援。志愿军入朝时,天气已经零下二三十度,大家穿棉衣,但弹药有限,很多人鞋子都磨破了。
战斗一打响,美军车队就过来了,前头坦克开路,后面步兵和卡车。3连从隐蔽位置开火,先打头车,炸了油箱,堵住路。美军马上反击,叫来飞机投弹,坦克炮轰阵地。志愿军没时间挖工事,就靠岩石和雪地掩护。美军第一波冲锋被击退,丢下上百尸体。接着第二波,坦克增加到六辆,步兵跟上。志愿军火力渐弱,转用手榴弹和近距离射击。戴如义受伤后还坚持指挥,杨少成是指导员,也组织反击。
美军第三波出动三十二架飞机,投汽油弹和炸弹,阵地起火。志愿军伤亡增加,但剩的人继续阻挡。第四波,美军两千人压上,炮火覆盖。志愿军弹药光了,用刺刀肉搏。第五波,坦克十八辆,榴弹炮齐射。3连只剩少数人,杨少成拉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。最终,战斗从早上六点到中午十二点,3连牺牲一百三十多人,只剩七人重伤生还。他们毙伤美军五百多,破坏了很多车辆,让美军没法快速通过。 美军档案里记载,这次撤退被中国军队切断补给线,损失惨重。第2师在整个战役中阵亡两千多,伤四千多,松骨峰是关键堵点。他们觉得一支部队减员三成就没战斗力,减员五成就散了,但志愿军减员八成还组织有序地守着,这点让他们想不通。志愿军胜在纪律严明,老兵多,擅长近战和刺刀战术。美军虽有重火力,但公路狭窄,坦克机动难,飞机投弹时志愿军分散躲避,减少了伤害。
这场仗不是一对一硬拼,而是志愿军整体战略的一部分。38军113师同时在三所里阻击,十四小时跑七十二公里,赶在美军前头。松骨峰的拖延,让主力部队完成合围,美军第2师大部被歼。第二次战役结束,美军退到三八线南,志愿军推进一百多公里。战后,3连获集体特功,授“攻守兼备”旗。事迹通过魏巍报道传开,激励了全国。
戴如义生于贫苦家庭,早年投军,1949年升连长。牺牲后,遗体葬在朝鲜。其他战士多是普通农民子弟,入伍后经训练成精兵。美军那边,师长是劳伦斯·凯泽,二战老将,但这次指挥失误,低估了中国军队的速度和意志,导致部队乱套。
为什么志愿军没搞懂?因为他们习惯用人数和装备压人,但志愿军靠的是集体力量和战术灵活。美军传统是远程火力,中国军人强调近身战和不退缩。装备差,但利用地形和时机弥补。美军士兵训练好,但面对这种拼命打法,士气受挫。历史资料显示,美军报告说中国军队像从地狱冲出,战斗到最后还保持队形。 后续,战争打到1953年7月27日签停战协定。志愿军回国,38军番号改编入新部队,现在是81集团军某旅,松骨峰连队还在。美军反思这次战役,调整了训练,增加冬季和山地战内容。但到现在,很多美国老兵回忆录里,还在说那是中国军人的意志力让他们吃惊。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因此被免职,战争让美国意识到中国军队不是好惹的。
这事儿告诉我们,战争胜负不只看硬件,人的因素关键。志愿军用事实证明,以少胜多不是神话,而是通过严格纪律和经验积累来的。美军人数多,协调差,志愿军步步紧扣任务。美军档案显示,第2师在松骨峰损失了大量装备,坦克卡在路上,飞机支援也没用上。志愿军虽付出大,但换来了战役胜利。
再深点说,中国军队的传统就是这样,从古代河西之战到现代,都强调士气和统帅。吴起用奖励提士气,曹操在官渡靠谋略,晋军在淝水战靠团结。志愿军继承了这些,面对日军时平型关大捷也用伏击和地形。抗美援朝是集大成,松骨峰是典型案例。美军用现代化打法,但忽略了人心因素,他们的士兵多是征召的,不像志愿军有长期革命教育。
美国到现在研究朝鲜战争,还在讨论为什么中国以弱胜强。一些报告说志愿军单兵能力强,近战无敌。3连的战士们用步枪对自动武器,用刺刀拼坦克炮,这在美军看来不可思议。美第2师的报告说,中国军队减员后还反击,让他们多次进攻失败。志愿军的老兵回忆,很多人带伤坚持,就是为了堵住路,不让美军逃。 战役后,志愿军在东线长津湖也打得猛,第9兵团围美陆战1师,那边天气更冷,志愿军冻伤多,但还是迫使美军海撤。整个第二次战役,志愿军歼敌三万多,美军承认这是他们二战后最大败仗。松骨峰的七幸存者,多人伤残,后续转业或继续服役,事迹教育后人。
美军没懂的地方,还在于文化差异。他们强调个人英雄,中国军人讲集体和使命。戴如义等官兵冲在前,带动全连。美军指挥官凯泽后写书,说中国军队出其不意插到后方,让他措手不及。志愿军急行军速度,美军汽车都追不上。
现在和平年代,中国军力强了,高科技装备齐全,但松骨峰精神还在。美军偶尔提那段历史,也承认志愿军意志坚强。战争结束七十多年,这事儿仍是个谜,因为它展示了人力有时胜过火力。
悦来网配资-悦来网配资官网-在线股票炒股配资-股票配资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